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莆鱼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请添加莆鱼网投诉&客服微信号15715076363
查看: 4427|回复: 5

[转载] 浅谈明代兴化府宗族祠庙与祭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3-1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1.jpg

据万历《兴化府志·舆地·风俗》:“居第先营祀庙:山。莆田人郑岳指出:“莆右族必有祠,祠必有祭。”当地世家大族设祠祭祖十分普遍。谈谈莆田明代兴化府宗族祠庙祭祖的状况。

据丘浚《莆田柯氏重修祠堂记》说:“莆田柯氏,世居其邑东南之安乐里柯山下,村居皆柯姓也。柯之先当有宋盛时,构屋数楹,以为族人总会之所,名以都厅,又于厅之东建祠堂,祀其始迁祖赠承事郎昱及其子[阙]丰令新之,处士辉之,盖数百年于兹矣。子姓环近而居者,毋虑数百家,世远而派分,岁时祭荐,虽各于其寝室,至于报本返始之祭,咸必会于斯焉。历宋元迄于国初,屡修屡坏,至承事公十一世孙德平,乃慨然撤其旧而新之。木石工作之费,一出诸己。而族人弗与焉。时正统已巳岁冬十月,毕工则明年夏五月也。规制位设,一如其旧。”可知莆田柯氏在宋代就已设置祠堂,祭祀始迁祖。还“构屋数楹”总会族人,实为族祠。宋元以来,该祠不断修理,明正统年间再次重修。

2.jpg

再如郑纪《刘母朱氏墓志铭》记载:“成化丙申以故居闹市,恐夺家教,遂谋子闵,迁诸近村,先建祠堂,以奉先世神主。”刘母为莆田人,所建祠堂当是一所小祠。又如莆田宋氏,郑岳为宋友泉作墓志铭说:“宋氏自节推讳铣者,自晋江徙居莆之后埭,族久以大。……家居仕宦无厚蓄,训导、助教祠田薄,公割私田以助构专祠以祀立斋,且倡修大宗祠,割地租以充祠费。修始祖节推评事公墓,而并及先世诸墓,割租田以祭。”山文中的训导、助教分别是宋友泉的曾祖和祖父,他们已经有祠,立斋系宋友泉的父亲,泉为其新设专祠,而且倡修大宗祠。可见宋氏近祖代代设祭,大小宗祠均有。此外,蔡襄的第三子蔡曼移居莆田东沙,为东沙蔡氏始祖。洪武年间后裔建立祠堂,嘉靖时毁于兵火,隆庆五年(1571年)重建东沙祖祠。

3.jpg

以上三十一个事例,涉及方、周、林、余、郑、蔡、杨、李、吴、曾、黄、徐、傅、陈、朱、柯、刘、宋十八姓,其中方姓二例、周姓三例、林姓五例、郑姓六例、蔡姓二例、李姓三例、傅姓三例,有两个事例以上的这七个姓氏除周姓中有一例系地方官所建外,各姓基本上出自同一始祖。也就是说,随着大姓的分衍,出现了不同支派的祠堂。如傅姓宋以来有族祠,明初创建的永思堂则祭祀祖父近祖;李姓分东墩、西墩两支,前者为大宗,后者为小宗,均有祠,而且李姓还有祭祀祖、父的家祠;蔡姓从蔡宅分出东沙支,二者都有祠堂;南湖郑氏是莆田最古老的宗族,除了广化寺的总祠,还有蒲坂的支祠等;九牧林出自莆田,兴化的林姓均以九牧为始祖;周氏西族总祠的名称就已表明还有支祠的存在;方姓既有大宗祠,又有小宗祠。兴化祭祖场所除了个别的总祠、宗祠外,一般叫作某氏祠堂。

4.png

兴化明代宗族祠堂与前代相比,在建筑地点上明显地脱离寺院而转向住所附近。祠堂多建于祖先故居或系族遗产改建。林氏、郑氏的祠堂与寺院有关,都是沿袭传统。明代兴化宗族祠堂还有一个变化就是为祖先设龛,而不局限于祖先影像,一般是设置五龛。

5.png
部分兴化宗族祠堂1

6.png
部分兴化宗族祠堂2

7.png
部分兴化宗族祠堂3

8.png
部分兴化宗族祠堂4

表中有祠堂建成时间的共三十二例,其中明初一例、洪武一例、永乐二例、宣德一例、景泰一例、正统一例、天顺一例、成化七例、弘治四例、正德五例、嘉靖五例、万历三例。从成化开始事例明显增加,其中成化以前九十七年共八例,大约平均十二年一例;成化至万历一百五十五年共二十四例,大约平均七年一例。显然,明代兴化宗族修建祠堂兴盛于成化以降的明中叶,即从15世纪后期开始增多。而嘉靖初年以后祠堂事例减少的原因是嘉靖三四十年间倭寇对福建的军事袭击。特别是兴化的壬戌之难,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攻陷兴化府城,不少宗族祠堂毁于战火。如徐氏祠堂为景祥寺檀越祠,“嘉靖壬戌郡城陷于倭,而寺与祠亦尽付诸灰烬之中”。倭乱影响了兴化宗族祠堂建设的发展进程。

9.jpg

兴化宗族祠堂的设置形式一般是族中绅士倡导、族人响应,共同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族长在其中的组织、LD作用。例如,《林氏重建孝友祠堂记》记载,唐朝因林氏孝友为其建双阙于门,且有祠堂。后祠毁,明代林氏在地方官的支持下重建,当时“族长理宗暨某等捐财协力,以成其事”。又如《杨氏祠堂记》说,杨氏于明初新修旧祠,“时忌者讦其过侈疲民,没于官,其地遂为族之豪者所私。成化初,族长崇进、责成等欲闻于官,乃复”。再如,《白塘李氏重修先祠碑》表明,李氏先祠经数任族长努力始成。永乐间李氏旧祠毁,“正统丁巳,西塘四世孙德文为族长,乃即厅事故址构祠堂……至天顺甲申,嗣族长德怀又构前厅……成化二年,岁在丙戌,故族长孟殷,贤而好礼,始以义起”,制定祠制仪节。

10.jpg

还有,《沂山曾氏祠堂记》指出:“正德癸酉,太二玄孙烦、燧当岁祀乎承,痛先祠久弊,谋割金储粟以为祠。倡族之长佐,房之长植、杜,群而和之,属纲纪于燧。燧遂割五金,族共割八金,累息二十金而奇,积粟百十石而奇,经始于丁丑之春,比戊寅祠以成告。”最后,《黄巷黄氏祠堂记》记载:“正德乙亥,主事子职方郎中巩谨承先志,谋之族之长尚义晟、宗孙增,合族属以相揆力,偕义以任,成于巩。”族长在建祠中的活动说明,兴化宗族的组织化程度是高的,像沂山曾氏的族、房长体系,白塘李氏的族长不断设置,都是显例。

11.jpg

除家祠外,明代兴化宗族祠堂一般祭祀始迁祖,多为唐宋时代之人。明代兴化宗族祠堂虽有新创建者,但有相当数量是重建、重修,说明宗族祭祖有古老的传统和深厚的基础。宗族祠堂往往设置祭田,数量多在三十亩以下。总之,明代兴化世家大族设置祠堂具有普遍性,它既出自祭祖的传统,也是明代中后期社会历史变化的反映。

12.jpg

来源:常建华、莆仙历史文化


发表于 2023-3-18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8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19 19: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0 08: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IP未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0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福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